人勤春來早。2月17日一大早,南譙區(qū)黃泥崗鎮(zhèn)唐莊村種糧大戶李瑞超便來到田里,站在寬闊的田埂上,熟練地操作起無人機,給麥苗施拔節(jié)肥。“300畝地,兩天就能完工,無人機的效率真高。”李瑞超說,“要使這300畝麥子有個好收成,還得搶時間”。
原來,李瑞超流轉的這300畝地,被列入南譙區(qū)2023年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。為了不誤農時,南譙區(qū)加大資金投入,采用表土剝離先進工藝,實現(xiàn)“邊建邊種”。
受益于此,去年12月,李瑞超在尚未完工的田改地塊里種上小麥。如今,在年前一場大雪的滋養(yǎng)下,小麥已有10多公分高,放眼望去,綠油油一片,十分喜人。
不過,對李瑞超而言,面臨的挑戰(zhàn)是,他要在今年午季前把小麥收割完,以騰出時間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最后一道工序——“水整”。所以,李瑞超趁著大雪融化后田里的土壤剛剛干爽之際,趕緊施拔節(jié)肥,好讓麥苗早早壯苗,拔節(jié)生長。
“這季莊稼能種上,政府是花了代價的,目的是不耽誤我一季收成。后面我將牢牢把好小麥生長的各道關口,爭取既奪取小麥豐收,又不影響‘水整’。”李瑞超說。
李瑞超告訴記者,這些年國家對農業(yè)越來越重視,農戶得到的最大實惠就是高標準農田建設,“以前田比較零散,種田不僅不方便,而且成本高,農民種田積極性不高。而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實施,小田變大田,路暢通、渠相連,種莊稼的基礎條件大變樣,此外從耕到收,糧食生產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實現(xiàn)了機械化,種田效率高了,收入也增加了,我越干越有勁了。”
記者了解到,為保障糧食生產,近年來,全市農業(yè)農村部門深入實施“藏糧于地”戰(zhàn)略,聚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,去年積極探索“工程建設與小麥播種兩不誤兩促進”,截至2023年底實現(xiàn)項目區(qū)小麥種植超20萬畝,目前苗情喜人。眼下,受益的種糧大戶及農戶正在當?shù)剞r技專家的指導下?lián)屪マr時、科學田管,為奪取豐收做好充足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