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市場星報》(2022年5月6日七版)
新華社4月29日報道 七成以上村開展“三變”改革;超半數耕地流轉規(guī)模經營;糧食生產實現“十八連豐”;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總數均位居全國前列……作為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(fā)源地,安徽省大力弘揚改革創(chuàng)新、敢為人先的精神,開展承包地“三權分置”、集體產權制度改革、宅基地制度改革等,不斷釋放改革紅利,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行穩(wěn)致遠。
陽春時節(jié),在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,正籌備水稻插秧工作的陳勝利說:“我們從稻種開始抓起,精心選擇品種,同時用上智慧農田管理系統(tǒng),做好精準灌溉和病蟲害防治,施用生物有機肥,這一切都是為了產出優(yōu)質水稻。”
北大荒集團2018年“牽手”小崗村,建起500多畝現代化水稻生產基地,陳勝利是基地負責人。這片地曾經被視為“最差的地”,后來得益于標準化種植,一躍變成高產示范田,去年水稻畝產超1400斤。“我們正推廣這種種植方式,逐步托管周邊地區(qū)的土地,實行訂單農業(yè)模式,進一步提升糧食產量和品質。”陳勝利說。
安徽省委副秘書長、省委改革辦副主任余三元說,安徽省大力弘揚改革創(chuàng)新、敢為人先的精神,以正確處理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為主線,2017年以來接續(xù)推出49項改革任務,其中,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、“三變”改革、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做法走在全國前列,為安徽從農業(yè)大省向農業(yè)強省轉變注入了強勁動力。
去年,安徽省開展農村“三變”改革的村占72%,248萬農戶獲得改革收益。耕地流轉率占51.5%,糧食總產817.52億斤,實現“十八連豐”。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總數分別超17萬個和11萬個,均位居全國前列……承包地“三權分置”改革讓土地“活”起來,越來越多的村民享受到改革紅利。